丁 香 花
(* 藥用丁香和觀賞用的丁香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植物。)
【名字】
英文名字 :Lilac
中文學(xué)名 : 丁香
中文別名 : 百結(jié)、情客、紫丁香 、子丁香
拉丁語學(xué)名: Syringa oblata ,Syzygium aromaticum
丁香花的簡稱,又名紫丁香、百結(jié)花等,為木樨科香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植株高約4—5米,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,有溝裂,枝條光滑無毛。葉卵圓形或腎臟形,先端銳尖,葉基心臟形,全緣,革質(zhì)。初春開花,花單瓣或重瓣,開于前年小枝上,頂生或腋生,花端四裂,筒狀,呈圓錐花序,瓣柔色紫,情香襲人,為我國著名園林花卉。丁香花花期4—5月,9—10月蒴果成熟。蒴果呈壓扁狀,先端尖、每室有帶翅種子二粒。種予收后即可播種,也可密藏至第二年春播種。
丁香花原產(chǎn)歐洲和我國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世界上丁香花品種約有28種,我國就占23種,主要分布在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。主要品種及變種有:白丁香、紫丁香、佛手丁香、北京丁香、云南了香、四川丁香、關(guān)東丁香、小葉丁香、羽葉丁香、紅丁香、藍(lán)丁香、花葉萬香等。
丁香,香料植物。 木犀科,丁香屬。 亦名丁子香、雞舌。 常綠喬木。葉對生,革質(zhì),卵狀長橢圓形。夏季開花,花淡紫色,聚傘花序。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,稱“母丁香”;干燥花蕾入藥,稱“公丁香”,性溫,味辛,功能溫胃降逆,主治呃逆、胸腹脹悶等。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。 原產(chǎn)馬魯古群島,我國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地有栽培。
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狀,長1.5~2厘米,紅棕色至暗棕色;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,長1~1.3厘米,寬約5毫米,厚約3毫米,基部漸狹小,表面粗糙,刻之有油滲出,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;上部近圓球形,徑約6毫米,具花瓣4片,互相抱合。將花蕾剖開,可見多數(shù)雄蕊,花絲向中心彎曲,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,質(zhì)堅實而重,入水即沉;斷面有油性,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(zhì)滲出;氣強(qiáng)烈芳香,味辛。以個大、粗壯、鮮紫棕色、香氣強(qiáng)烈、油多者為佳。顯微鑒定: 花托部位橫切面,表皮為1列扁平細(xì)胞,外被較厚的角質(zhì)層。皮層較寬,外側(cè)散有2~3列徑向延長的油室。中柱有20~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,斷續(xù)排列成環(huán),維管束外圍有少數(shù)木化纖維;內(nèi)側(cè)為薄壁細(xì)胞組成的通氣組織,有大型細(xì)胞間隙。中央為軸柱,有約17個細(xì)小維管束。本品薄壁細(xì)胞含細(xì)小草酸鈣簇晶。
粉末:暗紅色。
①纖維多單個散在,梭形,邊緣平整或波狀彎曲,有的呈不規(guī)則連珠狀突起并氣扭曲,長106~648μm,直徑12~68μm,壁厚5~23μm,微木化,孔溝較稀或不明顯,胞腔寬狹不一,有的胞腔內(nèi)含棕色油狀物。
②花粉粒極面觀三角形,赤道軸長12~ 30μm,赤道表面觀雙凸鏡形,具3副合溝。
③草酸鈣簇晶大多存在于較小的薄壁細(xì)胞中,也有數(shù)個簇晶連接成行,簇晶直徑3.5~26μm。另可見少數(shù)細(xì)小方晶。
④油室類圓形或橢圓形,直徑約至150μm,多破碎,分泌細(xì)胞界限不分明,有的含黃色油狀物。
⑤花托表皮細(xì)胞斷面觀類方形或類長方形,外被角質(zhì)層;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類長方形。
⑥花粉囊內(nèi)壁細(xì)胞斷面觀類長方形,壁具條狀或網(wǎng)狀增厚。
⑦花絲表皮細(xì)胞表面見類長方形,垂周壁波狀彎曲,外平周壁可見波狀角質(zhì)紋理。此外,有細(xì)小螺紋導(dǎo)管及類多角形的花瓣表皮細(xì)胞。 本品以個大、粗壯、色紅棕、油性足、能沉于水、香氣濃郁、無碎末者為佳。按《國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(1995年版)規(guī)定,含揮發(fā)油不得少于16.0%(ml/g)。
【科屬】
域: |
真核域 Eukarya |
界: |
植物界 Plantae |
門: |
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|
綱: |
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|
目: |
唇形目 Lamiales |
科: |
木犀科 Oleaceae |
屬: |
丁香屬 Syringa
|
【
概述】
原產(chǎn)印尼和非洲熱帶地區(qū)的丁香,溫帶及寒帶,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能長到10米高,圓球形樹冠。單葉對生,卵圓形,圓錐花序,春季開花,芳香濃郁;白色、紫色,花冠筒狀。蒴果9月成熟。同屬的還有白花丁香、紅花丁香、紫花丁香、荷花丁香、小葉丁香、花葉丁香、四季丁香等。
在法國,“丁香花開的時候”意指氣候最好的時候。 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運花是丁香花。 在西方,該花象征著“年輕人純真無邪,初戀和謙遜”。
【
品種】
大約25個品種
阿富汗丁香 -
en:Syringa afghanica 喜馬拉雅丁香 -
en:Syringa emodi 匈牙利丁香 -
en:Syringa josikaea 西蜀丁香 -
en:Syringa komarowii (syn.
S. reflexa) 皺葉丁香 -
en:Syringa mairei 四季丁香 -
en:Syringa microphylla 藍(lán)丁香 -
en:Syringa meyeri 華北丁香 -
en:Syringa oblata 野丁香 -
en:Syringa pinetorum 羽葉丁香 -
en:Syringa pinnatifolia 華丁香 -
en:Syringa protolaciniata 小葉丁香 -
en:Syringa pubescens (syn.
S. julianae,
S. patula) 暴馬丁香 -
en:Syringa reticulata (syn.
S. pekinensis) 小葉藍(lán)丁香 -
en:Syringa spontanea 四川丁香 -
en:Syringa sweginzowii 藏南丁香 -
en:Syringa tibetica 毛丁香 -
en:Syringa tomentella 紅丁香 -
en:Syringa villosa 歐洲丁香 -
en:Syringa vulgaris 圓葉丁香 -
en:Syringa wardii 遼東丁香 -
en:Syringa wolfii 云南丁香 -
en:Syringa yunnanensis 雜交品種
en:Syringa × diversifolia (
S. oblata ×
S. pinnatifolia)
en:Syringa × henryi (
S. josikaea ×
S. villosa)
en:Syringa × hyacinthiflora (
S. oblata ×
S. vulgaris)
en:Syringa × josiflexa (
S. josikaea ×
S. komarowii)
en:Syringa × laciniata (
S. protolaciniata ×
S. vulgaris)
en:Syringa × persica (
S. protolaciniata × unknown)
en:Syringa × prestoniae (
S. komarowii ×
S. villosa)
en:Syringa × swegiflexa (
S. komarowii ×
S. sweginzowii)
【
簡介】
最早期香料貿(mào)易的重要商品。原產(chǎn)於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。香氣馥郁,味辛辣,常用于食品(特別是肉食及面包之類)調(diào)味。在歐洲和美國是圣誕食品特有的調(diào)味劑。西元前210年,爪哇派赴中國漢朝的使者於覲見皇帝時口食丁香,以使口氣芬芳。過去丁香幾乎僅於印度尼西亞栽培,17世紀(jì)初,荷蘭人拔除了安汶(Amboina)島和特爾納特(Ternate)島以外島嶼的丁香樹,以減產(chǎn)而獲利。
18世紀(jì)後半期,法國人將丁香從東印度私運到印度洋島嶼及美洲,打破荷蘭的壟斷。丁香樹高一般不到15公尺(50呎)。單葉,對生,形小,具腺點。通常以種子種植于庇蔭地,5年後開花,每株丁香樹可產(chǎn)乾花蕾34公斤(75磅)。在夏末和冬初兩次開花,以手工采摘并曬乾�;ɡ匍L13~19公釐(約0.5~0.75吋),含香精油14~20%,其主要成分為丁子香酚(C10H12O2)。從丁香莖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藥、香料、漱口劑、牙痛的局部麻醉藥、合成香草醛,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(qiáng)劑。
【生態(tài)習(xí)性】
弱陽性.耐旱,忌低濕、花期4-5月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
丁香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冬芽卵形被鱗片。小枝圓,髓心實。單葉對生,橢圓或披針形,有葉柄,全緣或有時分裂,罕為羽狀復(fù)葉�;▋尚�,呈頂生或側(cè)生之圓錐花序�;ㄝ嘈�,鐘形,具4齒裂或截形,宿存�;ü诩�(xì)小,漏斗狀,具深淺不同的4裂片,白色、紫色、紫紅及藍(lán)紫色等。雄蕊2,著生于花冠筒之中部或上部。子房2室,每室內(nèi)有種子 l一2枚,長圓形,扁平,具細(xì)翅。蒴果長圓形,光滑或有疣,胞背開裂。
【繁殖培育】
丁香屬植物多露地栽培,常用作園林中的配景樹。栽植時宜選擇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。一般在春季萌動前裸根栽植,株距2-3米,還可根據(jù)配置要求進(jìn)行調(diào)整。栽植時多選2一3年生苗。栽植穴直徑70—80厘米,深50-60厘米。每穴施10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(jī)肥料及100-600克骨粉,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。栽植后每10天澆1次透水,連續(xù)澆3—5次。每次澆水后都要松土保墑,以利提高土溫,促進(jìn)新根迅速長出。栽植3—4年生大苗,栽后應(yīng)對地上枝干近進(jìn)行強(qiáng)修剪,即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,截干后很快就能長出健壯的枝條,使樹冠豐滿,第二年就可開出繁茂的花來。 日常管理工作比較簡單。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(jìn)行修剪,主要剪除細(xì)弱枝、過密枝、枯枝及病枝,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技。如不保留種子,花后要剪除殘留花穗。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,切忌施肥過多,否則會引起徒長,從而影響花芽形成,反而使開花減少。但在花后應(yīng)施些磷、鉀肥及氮肥,每株磷、鉀肥不超過75克,再加氮肥25克即可。若施用廄肥或堆肥,需充分腐熟并與土壤均勻拌合,每株施500克左右。灌溉依地區(qū)不同而有別,北京和華北地區(qū),4—6月是干旱和高溫季節(jié),正是丁香生長旺盛并開花的季節(jié),因而每月要澆2—3次透水,澆后立即中耕保墑。7月以后進(jìn)入雨季時,要注意排水防澇。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凍水。
【園林用途】
丁香屬植物主要應(yīng)用于園林觀賞,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、碩大繁茂之花序、優(yōu)雅而調(diào)和的花色、豐滿而秀麗的姿態(tài),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,已成為國內(nèi)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�?蓞仓灿诼愤叀⒉萜夯蛳蜿柶碌�,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,也可在庭前、窗外孤植,或?qū)⒏鞣N丁香穿插配植,布置成丁香專類園。還宜盆栽,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。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,都有較強(qiáng)的抗性,故又是工礦區(qū)等綠化、美化的良好材料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
丁香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地區(qū)及歐洲東南部。我國產(chǎn)的24種,分布較廣。北起黑龍江,南到云南,東到遼寧,西至川、藏,而以秦嶺地區(qū)為其分布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