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名稱】桂花樹
【漢語拼音】guihua
【中文別名】木樨、月桂、金桂、 巖桂、九里香、七里香
【英文名稱】Osmanthus fragrans
【英文昵稱】Sweet Olive
【拉丁名稱】Flos Osmanthi Fragrantis
【拉丁學(xué)名】
Osmanthus fragrans
【科屬分類】木犀科,木犀屬,
【桂花之鄉(xiāng)】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(qū)
桂花 又名“月桂”、“木犀”。種葉對生,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,樹葉葉面光滑,革質(zhì),葉邊緣有鋸齒。樹冠圓球形。樹干粗糙、灰白色�;ù厣�3一5朵生于葉腋,花期9--10月,多著生于當(dāng)年春梢,二、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,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、黃、橙紅等色,香氣特濃。
桂花的品種很多,常見的有四種:金桂、銀桂、丹桂和四季桂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,俗稱桂子。
漢中的漢桂,是桂花中的佼佼者,馳名中外,享譽九州。
桂花之鄉(xiāng)
2000年,國家林業(yè)局和中國花卉協(xié)會共同授牌咸安區(qū)為“中國桂花之鄉(xiāng)”
咸安種植桂花始于唐代,盛于清朝,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區(qū)內(nèi)桂花栽植面積3.5萬畝,有
桂花樹120余萬株,桂花品種達(dá)32個;全國15個省市百年以上古桂樹僅有2200株,咸安就有2000株,最高樹齡615年;如今,咸安有產(chǎn)花和試花樹42萬株,年產(chǎn)鮮桂花50萬公斤。無論在桂花種植面積、古桂數(shù)量、桂花質(zhì)量、產(chǎn)量,還是桂花苗木等方面均居全國之首。目前,咸安桂花產(chǎn)品已遠(yuǎn)銷日本、美國、歐洲和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zmH中國桂花網(wǎng)
小貼士:
金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. thunbergii
金桂花朵金黃,且黃中帶白,氣味香甜,葉片較厚。
銀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. latifolius
銀桂花朵顏色較白,且白中帶黃,氣味香甜,葉片較薄。
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. aurantiacus
丹桂花朵顏色橙黃,氣味較香,葉片厚,色深。
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. semperflorens
四季桂別稱月月桂�;ǘ漕伾祝虻S,香氣較淡,葉片薄。長年開花。
產(chǎn)區(qū)分布
桂花原產(chǎn)我國西南和中部,現(xiàn)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(qū),其適生區(qū)北可抵黃河下游,南可至兩廣、海南。中國西南部、四川、云南、廣西、廣東和湖北等省區(qū)均有野生,印度,尼泊爾,柬埔寨也有分布。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耐高溫而不甚耐寒,為亞熱帶樹種。桂花葉茂而常綠,樹齡長久,秋季開花,芳香四溢,是我國特產(chǎn)的觀賞
花木和芳香樹。中國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。
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(yán),除堿性土和低洼地或過于粘重、排水不暢的土壤外,一般均可生長,但以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(zhì)壤土最為適宜。
形態(tài)特性
桂花為常綠闊葉
喬木,高可達(dá)15米,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。樹皮粗糙,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,橢圓形、卵形至披針形,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(xì)鋸齒。葉革質(zhì),對生,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幼葉邊緣有鋸齒。花簇生,3一5朵生于葉腋,多著生于當(dāng)年春梢,二、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,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、黃、橙紅等色,香氣極濃�;ù厣~腋生成聚傘狀,花小,黃白色,極芳香。樹皮光滑呈灰色。單葉對生,革質(zhì)光亮,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,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,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。花腋生呈聚傘花序,花形小而有濃香,花色因品種而異。有生長勢強、枝干粗壯、葉形較大、葉表粗糙、葉色墨綠、花色橙紅的丹桂;有長勢中等、葉表光滑、葉緣具鋸齒、花呈乳白色的銀桂,且花朵茂密、香味甜郁;生長勢較強、葉表光滑、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、花呈淡黃色、花朵稀疏、淡香,除秋季9月-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,還可每2個-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。丹桂和四季桂,果實為紫黑色核果,俗稱桂子。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,根系發(fā)達(dá)深長。幼根淺黃褐色,老根黃褐色。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;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,但無明顯主根。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,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,因久常呈灌木狀。密植或修剪后,則可成明顯主干。樹皮粗糙,灰褐色或灰白色,有時顯出皮孔。葉面光滑,革質(zhì),近軸面暗亮綠色,遠(yuǎn)軸面色較談;橢圓形,長橢圓形、卵形、倒卵形、披針形、倒披針形、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。
生態(tài)習(xí)性
桂花(Osmanthus fragrans)為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1.5~8米。樹冠圓頭形、半圓形、橢圓形。葉對生、革質(zhì),花序簇生于葉腋,花期9~10月,果期次年3~4月。桂花適應(yīng)于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(qū)。性喜溫暖,濕潤。種植地區(qū)平均氣溫14~28℃,7月平均氣溫24~28℃,1月平均氣溫0℃以上,能耐最低氣溫-13℃,最適生長氣溫是15~28℃。濕度對桂花生長發(fā)育極為重要,要求年平均濕度75%~85%,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,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,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,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,一般要求每天6~8小時光照。
桂花喜溫暖環(huán)境,宜在土層深厚,排水良好,肥沃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偏酸性砂質(zhì)壤土中生長。不耐干旱瘠薄,在淺薄板結(jié)貧瘠的土壤上,生長特別緩慢,枝葉稀少,葉片瘦小,葉色黃化,不開花或很少開花,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(xiàn)象,嚴(yán)重時桂花整株死亡;它喜陽光,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。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,成年后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,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。據(jù)觀察,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(cè)貼近墻面,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,貼近墻面的一側(cè)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,很快變的稀疏,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�?梢姡鸹ㄟm宜栽植在通風(fēng)透光的地方;桂花喜歡潔凈通風(fēng)的環(huán)境,不耐煙塵危害,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;畏淹澇積水,若遇澇漬危害,則根系發(fā)黑腐爛,葉片先是葉尖焦枯,隨后全葉枯黃脫落,進而導(dǎo)致全株死亡;不很耐寒,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,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,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。
品種分類
桂花由于久經(jīng)人工栽培,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,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。近年來,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(diào)查,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,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、比較,選擇出較為穩(wěn)定的遺傳性狀,并考慮傳統(tǒng)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(chǎn)上的應(yīng)用,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。
金桂
Osmamthus fragrans var. thunbergii,金桂花朵金黃,氣味較濃,葉片較厚。
金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,有“大花金桂”、“大葉黃”、“潢川金桂”、“晚金桂”、“圓葉金桂”“
金球桂”等品種。
銀桂
Osmanthus fragrans var. latifolius,銀桂花朵顏色較白,稍帶微黃,氣味較濃,葉片較薄。
銀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色純白、乳白、黃白色、淺黃色,有“籽銀桂”(結(jié)籽),“九龍桂”、“早銀桂”、“晚銀桂”、“白潔”等品種。
丹桂
Osmanthus fragrans var. aurantiacus,丹桂花朵顏色橙黃,氣味適中,葉片
厚,色深。
丹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色較深,橙黃、橙紅至朱紅色,有“大花丹桂”、“齒丹桂”、“朱砂丹桂”、“寬葉紅”等品種。
四季桂
Osmanthus fragrans var. semperflorens,四季桂別稱月月桂�;ǘ漕伾园祝虻S,香氣較淡,葉片薄。長年開花。
四季桂品種群:四季開花,有“月月桂”、“日香桂”、“大葉佛頂珠”、“齒葉四季桂”等品種。
各品種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廣應(yīng)用的品種,例如:四季桂品種群中的“日香桂”、“大葉佛頂珠”,均是小灌木,高0.5—1.5米�!叭障愎稹被ǖS色,同一枝條各節(jié)先后開花,幾乎日日有花,故得名�,F(xiàn)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�!按笕~佛頂珠”花乳白至純白色,花序密集,頂生花序獨特,花期自春到秋連續(xù)不斷。它們觀賞價值很高,既可盆栽入室,也可露地大片栽植。
各地可以根據(jù)不同的需要,選擇不同的種或品種進行繁殖。例如以采花為目的宜選用花繁而密的豐產(chǎn)型,如開花、落花整齊的“潢川金桂”、“金桂”、“籽銀桂”,“大花丹桂”、“橙紅丹桂”等。以觀花聞香為目的,宜選用“大花丹桂”,“籽丹桂”,“朱砂丹桂”,“大花金桂”,“圓瓣金桂”等。作灌木、盆栽、盆景宜選用“日香桂”、“大葉佛頂珠”、“月月桂”、“四季桂”、“九龍桂”、“柳葉桂”等,用作喬木或作庭園主景宜選“大葉黃銀桂”、“金桂”、“大葉丹桂”、“大丹金桂”、“橙紅丹桂”。
育苗技術(shù)
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,單干桂花多采用播種育苗,現(xiàn)介紹如下:
1、采種桂花9至10月開花,果實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。當(dāng)果實進入成熟期,果皮由綠色逐漸轉(zhuǎn)為紫黑色時即可采集。采集的果實堆漚3天左右,待果皮軟化后,浸水搓洗,去果皮、果肉,得到凈種,稍加晾干濕潤沙藏。因桂花種子有后熟期,一般要濕沙催芽8個月后才能發(fā)芽。
2、育苗常用播種育苗法。播種育苗能獲得大量的桂花實生苗,適宜用作行道樹。播種常用寬幅條播,行距20至25厘米,幅寬10至12厘米,每畝播種20公斤,每畝地產(chǎn)桂花苗2.5至3萬株。播種前要將種臍朝向一側(cè),覆一二厘米的細(xì)土,再蓋上薄層稻草,噴水至土壤濕透,以防土壤板結(jié)和減少水分蒸發(fā)。當(dāng)種子萌發(fā)出土后,及時揭草,將草放置于行間,既可保持土壤濕潤,又能防止雜草生長。
栽培繁殖
播種、壓條、嫁接和扦插法繁殖。當(dāng)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,實生苗始花期較晚,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。壓條繁殖,用于繁殖良種。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,多用女貞、小葉女貞、小蠟、水蠟、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,行靠接或切接。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。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進行,也可在梅雨季節(jié)移栽,大苗需帶土球,種植穴多施基肥。盆栽桂花,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,不需遮蔭,冬季在一般室內(nèi)即可安全越冬。病蟲害有枯斑病、枯枝病、桂花葉蜂、柑橘粉虱、蚱蟬等。
藥用價值
木犀科。常綠喬木,高3-15米,枝灰色。葉對生,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,長6-12厘米,寬2-4.5厘米,全緣。花簇生于葉腋,花淡黃白色,4裂。核果橢圓形,熟時紫黑色。花芳香,提取芳香油,制桂花浸膏,可用于食品、化妝品的生產(chǎn)�;ㄈ胨幱猩⒑平Y(jié)、化痰生津的功效。果榨油,食用。亦是觀賞植物。
桂花味辛,可入藥。有化痰、止咳、生津、止牙痛等功效。桂花味香,持久,可制糕點、糖果,并可釀酒。
【來源】木犀科木犀屬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.,以花、果實及根入藥。秋季采花;冬季采果;四季采根,分別曬干。
【相關(guān)藥材】綠背桂花 馬桂花 山桂花 桂花露 桂花子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
花:辛,溫。
果:辛、甘,溫。
根:甘、微澀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
花:散寒破結(jié),化痰止咳。用于牙痛,咳喘痰多,經(jīng)閉腹痛。
果:暖胃,平肝,散寒。用于虛寒胃痛。
根:祛風(fēng)濕,散寒。用于風(fēng)濕筋骨疼痛,腰痛,腎虛牙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花1~4錢。果2~4錢。根2~3兩。
【備注】(1)另有兩種變種金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. var. aurantiacus Makino與淡黃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. var. thunbergii Makino,均同等入藥。
【摘】《
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養(yǎng)護要點
(1)中耕除草。在以主干為中心1米直徑的樹盤內(nèi)重點松土和除草。灌水或降雨后,為防止土壤板結(jié)進行中耕松土。
(2)澆水與排澇。桂花的澆水主要在新種植后的一個月內(nèi)和種植當(dāng)年的夏季。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澆透水,有條件的應(yīng)對植株的樹冠噴水,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。桂花不耐澇,及時排澇或移植受澇害植株,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,可促進新根生長。
(3)合理施肥。施肥應(yīng)以薄肥勤施為原則,以速效氮肥為主,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。早春期間在樹盤內(nèi)施有機肥,促進春梢生長。入冬前期需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。其間可根據(jù)桂花生長情況,施肥一兩次。新移植的桂花,追肥不宜太早。移植坑穴的基肥應(yīng)與土壤拌勻再覆土。
(4)整形修剪。
①剝芽:發(fā)芽時將主干下部無用的芽剝掉。
②疏枝:保持一定的枝下高,剪去無用枝條,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.5米左右。
③短截:剪去徒長的頂部枝條,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.5米左右,冠幅2.5至3米。
配置特點:
桂花的配置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(guī)則式兩類。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、強調(diào)變化為主,具有活潑幽雅的自然情調(diào),有孤植、叢植、群植等方法。規(guī)則式配置多以某一軸線為主,呈對稱或成行排列,以強調(diào)整齊、對稱為主,給人以雄偉肅穆之感,有對植、列植等方法。
1、孤植。桂花樹型優(yōu)美,可孤植成景。南京靈谷寺大草坪上孤植著一株桂花王,形如巨傘,在周圍成片的桂花林的映襯下,個性鮮明,具有“鶴立雞群”的效果;鎮(zhèn)江焦山景區(qū)桂花廣場中也有一株孤植桂花,廣場呈方形,廣場中央用卵石做成一個大圓,圓的中心取桂花花開四瓣的特征,以十字形花瓣狀砌成花壇,花壇中心栽培一株姿態(tài)優(yōu)美的桂花,俯視其景,方中有圓,圓中有花,不僅體現(xiàn)出“花開月圓,幸福圓滿”的寓意,而且點出了廣場主題。
4.列植自古以業(yè)桂花就有種植在甬道兩側(cè)的習(xí)慣。列植主要體現(xiàn)植物的整齊美、線條美,樹齡相近的桂花一般樹型近似,按直線或曲線以等距離栽植,很容易取得整齊一致的藝術(shù)效果。在園林中,桂花一般作為行道樹、林帶及水邊等綠化栽培或作為樹墻,綠籬栽培。南京靈谷寺道路的兩側(cè)就是以桂花與其他樹種配置作為行道樹栽培的,使道路兩側(cè)的植物景觀富有層次變化,十分獨特。焦山定慧寺圍墻外,分別以數(shù)株桂花列植,黃墻、碧瓦,綠樹色彩豐富,構(gòu)圖優(yōu)美。
病蟲害防治:
病害防治:
桂花褐斑病、桂花枯斑病、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,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,削弱植株生長勢,降低桂花產(chǎn)花量和觀賞價值。
桂花褐斑病
發(fā)病初期,葉片上出現(xiàn)褪綠小黃斑點,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,直徑2至10mm,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成為不規(guī)則病斑。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,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。褐斑病一般發(fā)生在4至10月份,老葉比嫩葉易感病。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,次年春季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,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。
桂花枯斑病
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、葉尖端侵入,發(fā)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。發(fā)病初期,葉片上產(chǎn)生淡褐色小點,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的病斑,后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灰褐色大斑,邊緣為深褐色�?莅卟“l(fā)生在7至11月份,在環(huán)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(nèi)全年可發(fā)生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(fēng)、水傳播侵染。高溫、高濕、通風(fēng)不良的環(huán)境有利于發(fā)病。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后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(fā)病較重。
桂花炭疽病
該病侵染桂花葉片。發(fā)病初期,葉片上出現(xiàn)褪綠小斑點,逐漸擴大后形成圓形、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。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,邊緣有紅褐色環(huán)圈。在潮濕的條件下,病斑上出現(xiàn)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。炭疽病發(fā)生在4至6月份。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,由風(fēng)雨傳播。
防治措施
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。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。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。
其次加強栽培管理。選擇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(zhì)栽植桂花;增施有機肥及鉀肥;栽植密度要適宜,以便通風(fēng)透光,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(fā)生。
科學(xué)使用藥劑防治。發(fā)病初期噴灑1:2:200倍的波爾多液,以后可噴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%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。重病區(qū)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。
蟲害防治:
家庭養(yǎng)殖桂花的主要蟲害是螨,俗稱紅蜘蛛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發(fā)病,應(yīng)立即處置,可用螨蟲清,蚜螨殺,三唑錫進行葉面噴霧。要將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噴到。每周一次,連續(xù)2-3次,即可治愈。
園林用途
桂花終年常綠,枝繁葉茂,秋季開花,芳香四溢,可謂“獨占三秋壓群芳”。在
園林中應(yīng)用普遍,常作園景樹,有孤植、對植,也有成叢成林栽種。在我國古典園林中,桂花常與建筑物,山、石機配,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、臺、樓、閣附近。舊式庭園常用對植,古稱"雙桂當(dāng)庭"或"雙桂留芳"。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,能收到:金風(fēng)送香"的效果。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、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,也是工礦區(qū)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。
桂花香氣撲鼻,含多種香料物質(zhì),可用于食用或提取香料。目前我國已形成湖北咸寧、安徽六安、廣西桂林、貴州遵義、江蘇蘇州吳縣等集中種植桂花的地域。
桂花傳說
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,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,她為人豪爽善良,釀出的酒,味醇甘美,人們尊敬她,稱她仙酒娘子。 一年冬天,天寒地凍。清晨,仙酒娘子剛開大門,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、衣不遮體的漢子,看樣子是個乞丐。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,還有點氣息,就把他背回家里,先灌熱湯,又喂了半杯酒,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,激動地說,"謝謝娘子救命之恩。我是個癱瘓人,出去不是凍死,也得餓死,你行行好,再收留我?guī)滋彀伞!毕删颇镒訛殡y了,常言說,"寡婦門前是非多”,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,別人會說閑話的�?墒窃傧胂耄偛荒芸粗罨顑鏊�,餓死�。〗K于點頭答應(yīng),留他暫住。果不出所料,關(guān)干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,大家對她疏遠(yuǎn)了,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。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,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。后來,人家都不來買酒,她實在無法維持,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。仙酒娘子放心不下,到處去找,在山坡遇一白發(fā)老人,挑著一擔(dān)干柴,吃力地走著。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,那老人突然跌倒,干柴散落滿地,老人閉著雙眼,嘴唇顫動,微弱地喊著:“水、水、……”荒山坡上哪來水呢?仙酒娘子咬破中指,頓時,鮮血直流,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,老人忽然不見了。一陣清風(fēng),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,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,另有一張黃紙條,上面寫著: 月宮賜桂子,獎賞善人家。福高桂樹碧,壽高滿樹花。采花釀桂酒,先送爹和媽。吳剛助善者,降災(zāi)奸詐滑。仙酒娘子這才明白,原這癱漢子和擔(dān)柴老人,都是吳剛變的。這事一傳開,遠(yuǎn)近都來索桂子。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,很快長出桂樹,開出桂花,滿院香甜,無限榮光。心術(shù)不正的人,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(fā)芽,使他感到難堪,從此洗心向善。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,是她的善行,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,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,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。
桂花傳說二
傳說好久好久以前,咸寧這個地方發(fā)了一場瘟疫,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.人們用各種方便都不見效果.掛榜山下,有一個勇敢、忠厚、孝順的小伙子,叫吳剛,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,小伙子每天上山采藥救母。一天,觀音東游歸來,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(jié),這天路過,見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藥,深受感動。晚上托夢給他,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,也叫桂花,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,用它泡水喝,可以治這種瘟疫;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。
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,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(jié)了�?梢系綊彀裆巾斠^七道深澗,上七處絕壁懸?guī)r。最少需要七天七夜,可時間不等人,過了今年八月十五,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,又要等一年。長話短說,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,終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,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。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(jié),天香云外飄。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,看著金燦燦的桂花,見著這天外之物,好不高興,他就拼命的摘呀摘,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,救鄉(xiāng)親�?烧嗔怂Р涣耍谑撬肓艘粋€辦法,他搖動著桂花樹,讓桂花氛紛紛飄落,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。頓時,河面清香撲鼻,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.人們喝著這河水,疫病全都好了,于是人們都說,這哪是河水呀,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,于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。后來,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,取名”淦河”。
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,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。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,驚動了神仙們,于是派差調(diào)查。差官到月宮一看,見月宮神樹、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,都落到了人間的“淦河”里,就報告給了玉帝。玉帝一聽大怒。你要知道,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,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,他就吃不成月餅了,于是就派天兵天將將吳剛抓來。
吳剛抓來后,把當(dāng)晚發(fā)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。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么,打心眼里敬佩這個年輕人;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(guī),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。問吳剛有什么要求,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。于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,既可懲罰吳剛,又可答應(yīng)吳剛的要求,他說,只要你把桂花砍倒,你就拿去吧。于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,想快速砍倒大樹,誰知,玉帝施了法術(shù),砍一刀長一刀,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,砍了幾千年。吳剛見砍樹不倒,思鄉(xiāng)思母心切,于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,以寄托思鄉(xiāng)之情.年復(fù)一年,于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,鄉(xiāng)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,咸寧再也沒有了災(zāi)難。
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,和吳剛是青梅竹馬,兩小無猜,情投意合.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后,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.直到老人辭世。吳剛、嫦娥相隔天上人間,相思之情與日俱增,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,嫦娥也隔著天地,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。終于有一天,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,嫦娥看到了,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,拿回家去吃了,帶上她的玉兔,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。
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,只有等她的姐姐們?nèi)旌笤賮硐丛钑r給她帶來,才能上天。你要知道,天上一天,人間一年,在這三年里,七仙遇上了董永,于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。
文化底蘊
八月桂花遍地開,桂花開放幸福來。每年中秋月明,天清露冷,庭前屋后、廣場、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,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,冷露、月色、花香,最能激發(fā)情思,給人以無窮的遐想。
農(nóng)歷八月,古稱桂月,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,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。中國的桂花,中秋的明月,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、頌揚它,甚至把它加以神化,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,月中的宮殿,宮中的仙境,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,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桂樹竟成了“仙樹”。宋代韓子蒼詩:“月中有客曾分種,世上無花敢斗香”。李清照稱桂花樹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。近代,經(jīng)群眾性評選,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。
桂花的名稱很多,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“圭”,因其材質(zhì)致密,紋理如犀而稱“木犀”,因其自然分布于叢生巖嶺間而稱“巖桂”,因開花時芬芳撲鼻,香飄數(shù)里,因而又叫“七里香”、“九里香”。
桂花屬木犀科、木犀屬植物。原產(chǎn)我國西南、華南及華東地區(qū),現(xiàn)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,尤以成都、武漢、南京、桂林、杭州、蘇州等城市栽培最為集中�;春恿饔蛑咙S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,淮河以北地區(qū),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,一般采用盆栽,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,以保其正常生長。
桂花在日本、印度均有栽培,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(jīng)廣州、印度傳入英國,之后便迅速擴展,現(xiàn)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,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。
桂花有的結(jié)果,有的不結(jié)果。一般第二年4—5月核果成熟,用其播種,一般要5—6年才開花。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、嫁接、壓條可以當(dāng)年開花。
宋代記載:“月待圓時花正好,花將殘后月還虧,須知天上人間物,同稟清秋在一時”,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(guī)律:即每年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,桂花盛開,半個月后花凋榭了,月亮也虧缺了。
桂花喜溫暖,抗逆性強,既耐高溫,也較耐寒,在我國秦嶺、淮河以南的地區(qū)均可露地越冬。
桂花較喜陽光,亦能耐陰,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,開花繁密,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、花稀少。若在北方室內(nèi)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,以利于生長和花芽的形成。
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,有大量記載。唐代王建在《十五夜望月》中有“冷露無聲濕桂花”,柳宗元“露密前山桂”,白居易“天將秋氣蒸寒馥,月借金波摘子黃”,宋代陸游:“重露濕香幽徑曉,斜陽烘蕊小窗妍”。詩中“冷露”、“露密”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;“烘與蒸”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(xiàn)較高的溫度。這種早晚冷涼、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于桂樹的營養(yǎng)積累,也促使雨露的形成,桂樹開花隨之加速,蘇州人稱之為“木犀蒸”。中秋前后天氣突然熱起來,竟像夏季一樣,桂花一經(jīng)蒸郁,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。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,還要有一定的溫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