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
 |
 |
潢川縣開元花卉集團
聯(lián)系人:吳耀鋒(經(jīng)營部)
手 機:13723108866
電 話:0376-3190038
傳 真:0376-3190038
網(wǎng) 址:www.hncjbmc.com
地 址:潢川縣潢卜路開元花卉集團辦公樓(距縣城2公里路西
|
 |
|
 |
南天竹 |
學(xué)名:Nandina domestica Thunb.
別名: 天竺,南天竺,竺竹,南燭,南竹葉,紅杷子、藍天竹、木蘭竺
英文名:Common Nandina,Heavenly Bamboo
科名: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南天竹屬
產(chǎn)地分布
產(chǎn)中國長江流域及陜西,河北、山東、湖北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四川等省。日本、印度也有。
生長習(xí)性
為常綠灌木。多生于濕潤的溝谷旁、疏林下或灌叢中,為鈣質(zhì)土壤指示植物。喜溫暖多濕及通風(fēng)良好的半陰環(huán)境。較耐寒。能耐微堿性土壤�;ㄆ�5-7月。野生于疏林及灌木叢中,也多栽于庭園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不耐寒也不耐旱。喜光,耐陰,強光下葉色變紅。適宜含腐殖質(zhì)的沙壤土生長。
形態(tài)特征
株高約2m。直立,少分枝。老莖淺褐色,幼枝紅色。葉對生,2-3回太復(fù)葉,小葉橢圓狀披針形。圓錐花序頂生;花小,白色;漿果球形,鮮紅色,宿存至翌年2月。常綠灌木,高約200厘米。莖直立,少分枝,幼枝常為紅色。葉互生,常集于葉鞘;小葉3~5片,橢圓披針形,長3~10厘米。夏季開白色花,大形圓錐花序頂生。漿果球形,熟時鮮紅色,偶有黃色,直徑0.6~0.7厘米,含種子2粒,種子扁圓形。花期5~6月,果熟期十~來年一月。
載培品種有:
小葉翠綠、果黃綠色的玉果南天竹;果穗長達1尺以上如狐尾、結(jié)子茂密的狐尾南天竹;葉子狹長而繁密、色彩多變呈紫色的五彩南天竹;葉如琴絲、枝干矮,適用于作案頭清供的琴絲南天竹;種色通紅的碧葉南天竹;身材高大的高干南天竹。
繁殖栽培
繁殖以播種、分株為主,也可扦插。可于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,也可春播。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進行。扦插以新芽萌動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長時進行。室內(nèi)養(yǎng)護要加強通風(fēng)透光,防止介殼蟲發(fā)生。
繁殖方法
(1)種子繁殖
秋季采種,采后即播。在整好的苗床上,按行距33厘米開溝,深約10厘米,均勻撒種,每公頃播種量為90-120千克。播后,蓋草木灰及細土,壓緊。第二年幼苗生長較慢,要經(jīng)常除草,松土,并施清淡人畜糞尿。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。追肥,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。移栽宜在春天雨后進行。株行距各為100厘米。栽前,帶土挖起幼苗,如不能帶士,必須用稀泥漿根,栽后才易成活。
(2)分株繁殖
在冬季挖根時,把老株蔸部有根的小苗剪下栽種,栽培方法與種子繁殖法相同。
(3)田間管理
栽后第一年內(nèi)在春、夏、冬三季各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,同時還要補栽缺苗。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,追肥1次。
(4)采收加工
南天竹栽后4~5年,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莖干。6~7年后可全株挖起,抖去泥土,除去葉片,把莖干和根破成薄片,曬干備用。10~11月果實變紅或黃白色時采收曬干備用。
應(yīng) 工 用
南天竹樹姿秀麗,翠綠扶疏。紅果累累,圓潤光潔,是常用的觀葉、觀果植物,無論地栽、盆栽還是制作盆景,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
【別名】白天竹、天竹子、天竹、南天燭、山黃芩、鉆石黃
【來源】小檗科南天竹屬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.,以根、莖及果入藥。根、莖全年可采,切片曬干。秋冬摘果,曬干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
根、莖:苦,寒。
果:苦,平。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
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鎮(zhèn)咳止喘,興奮強壯。"
根、莖:清熱除濕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眼結(jié)膜炎,肺熱咳嗽,濕熱黃疸,急性胃腸炎,尿路感染,跌打損傷。
果:止咳平喘。用于咳嗽,哮喘,百日咳。
【用法用量】根、莖0.3~1兩;果3錢。
【觀賞特性】痙干叢生,汁葉扶疏,秋冬葉色變紅,更有累累紅果,經(jīng)久不落,實為賞葉觀果佳品。
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(shù)據(jù)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為全株有毒,中毒癥狀為興奮,脈搏先快后慢、且不規(guī)則、血壓下降、肌肉痙攣、呼吸麻痹、昏迷等。
|
|